找到相关内容14027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上随缘,因上努力

    http://www.fjdh.cn/Item/29307.aspx
  • 善恶存乎一念间

    昔日舍卫国的国王波斯匿,来到佛陀住处,至诚恳切地顶礼佛陀,并长跪着说:「尊贵的佛陀,弟子愿以真诚的心,于城镇的街道上,准备素宴供养佛陀及僧众们,让国人能够认识世尊!愿一切众生都能因世尊的慈悲德行,听闻...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83439920.html
  • 范古农答:有因必有,有必有因

    问:有因必有,有必有因,喻如植物种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如此项种子,落于石上,或被人藏于瓶中,不遇水土适当之缘,虽有种子亦难发生。然则缘与因同样重要设无适缘,因亦不能生果,因果律岂不破坏。...必感善果。且因为缘有强弱。从善因甚大,如遇弱缘,亦难得大善果。仆怀此疑而及转回净土。如此疑冰释,则对轮回净土亦可深信矣。   范古农答:因必有必有因,此因果之定律。缺缘不生,违缘不生,缘有强弱...

    范古农

    范古农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6371712671.html
  • 九乘见修行差别·不共

      《九乘见修行差别·不共乘》   敦珠宁波车 造  许 锡 恩 译   不共乘(金刚乘或密咒乘)   ◇ 绪论   关于四续部各别之解说者,如《金刚藏庄严续》云:   善逝密意所...而外者则否。   第五则为之差别:外(乘)能于七世、五世或三世内令行者得,而内者即生可得。   嘉勒巴(Lha-rJe Kha-Rag-Pa)与若·慧光喇嘛(bLa-Ma Rog Shes-...

    敦珠宁波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85857210.html
  • 业必有因,业必招

      业必有因,业必招   妙音老师   讲到业障,通常讲三大类:烦恼障、业障、报障。   佛门里面常讲,“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这个三障就是烦恼障、业障、报障。   既然有三障,为什么我们单单说业障?因为烦恼是业障的因,报障是业障的。   实实在在说,我们讲到因果报应这桩事情,它是互为因果的。烦恼障是因,业障是;从烦恼你就造业,业障是因,报障是,这样说你就清楚。 ...

    妙音老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331481252.html
  • 禅师与《高旻寺规约》

    禅师与《高曼寺规约》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教授 温金玉  佛教东传,在本土化的历程中不仅体现在义理层面与中土固有文化的协调与融合,在修持仪轨、寺院生活方面也有着重大的生存与发展...的情怀为中国佛教的复兴带来一线之曙光。在这一场挽救民族危亡、护国爱教的运动中,来禅师以其特有的行事风范,诠释了处于这种动荡时节、中西碰撞中的佛门领袖于困境之中欲抓住僧制建设这一根本来重整僧团的决心。...

    温金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0159986.html
  • 供花、、灯、香的意义

    在佛案前,一般都供以花、,并燃点灯、香。究竟其中有什么意义呢?是不是用来装饰?抑或是给佛菩萨闻的,吃的呢? 在佛案前供花、、灯、香,其实都具有教育的意义。并非一般人以为去探访朋友,多带几个鲜果,一束鲜花,以表示友善那么简单。供奉的佛像是用木、石等物塑成,又怎么会吃、会闻,更不会看,那又怎么需要你点灯去照明呢? 那么为什么寺庙或家中的佛案前,又放满那么多花、,并且入寺庙都习惯烧支香,并在佛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0545325.html
  • 光法师破解兴化寺石佛身世之谜

    后,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昨日,晨报记者专程采访了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市佛教协会会长、兴化禅寺方丈光法师,他向记者介绍了大石佛雕刻及修复历史,澄清了大石佛的雕凿时间等相关问题。   光法师告诉记者,...恢复清代佛像的面貌。”   至于石佛到底是什么年代雕刻的?光大师告诉记者,关于这一问题,宋时苏颖滨所作的一首魏佛狸歌说:“魏佛狸,饮泗水,卷舒三军如指使,奔驰万夫錾山嘴,云中孤月妙无比……青莲湛然...

    【佚名】

    |破解|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10/08071818355.html
  • 天台智者的位论(一)

    行妙,因为真理、智慧和实践三个方面代表了行者的修行历程,但行者修行的结果则是由位妙来代表的。故智者大师的位体系,既是对前三妙的总结,为行者修行成佛提供了可资遵循的途径。 关键词:1.教判体系 2. 位 3.四教 4.五味 5.位妙 A Study of T’ien-t’ai Chih-i’s...

    沈海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1743452.html
  • 五八六七因转 但用名言无实性

      妙观察智见非功 成所作智同圆镜   五八六七因转 但用名言无实性   若于转处不留情 繁兴永处那伽定 (《六祖法宝坛经》)   佛有四智即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即眼耳鼻舌身所成的,就好像一个圆镜一样。   “五八六七因转”,五就是前五识,八就是第八识,五八就在上转大圆镜智和成所作智,六七就在因中先转,即第六识、第七识。   “但用名言无实性”,...

    宣化上人讲

    |智慧|般若|烦恼|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2/12284233463.html